/16

- 网易微博
- 新浪微博
- 腾讯空间
- 人人网
- 有道云笔记
- 网易财经 |
- 查看图集 |
图说金融第84期:野蛮举牌人生命人寿
图说金融第83期:明星炒股记
图说金融第82期:被“撬开嘴”的瑞士银行业

众筹自诞生之初,便和非法集资纠缠不清,很多人亦搞不清楚众筹与P2P的区别。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打个比方,众筹相当于团购,项目发起者在众筹平台上募集资金,投资者对其发起购买,在项目成功实施之后,获得实物、服务等方面的奖励。而非法集资以及P2P,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资金的借贷。
另外,众筹涉及的项目领域更加宽泛,它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意而非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投资者参与某一项目的众筹,可能仅仅是出于一种个人的兴趣爱好。不过,众筹目前衍生出了很多更加细化的分支,如回报众筹、债权众筹、股权众筹等。
其中,股权众筹目前引发各界热议。有观点认为,它将会成为风投领域的“搅局者”;也有人说,它将借互联网改造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公司制度。那么,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随着证监会表态将适时出台对股权众筹的指导意见,这个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呢?
《《《
样本调查
点名时间淡化众筹标签 原始会股权众筹引关注
谈及众筹,自然绕不过国内最早、也最为成功的众筹网站之一――点名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点名时间正在从一个纯粹的众筹平台慢慢转型成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众筹标签已经逐渐淡化。
点名时间创始人张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不是点名时间不再做众筹,而是把众筹的精髓提炼出来,用更简单明了的标签来定位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点名时间重新定位自己的同时,网信金融旗下众筹平台原始会的股权众筹模式却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点名时间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
在国内最早的众筹网站中,点名时间无疑是当前最为成功,名气也最大的网站。然而,进入2014年,点名时间却在慢慢淡化众筹的概念。在4月19日举行的点名时间 “第三届10 10智能产品趋势大会”上,创始人张佑宣布:作为中国最大的众筹平台的点名时间将放弃众筹模式,而成为智能硬件的首发平台。
对此,张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点名时间从一个纯粹众筹的平台转型成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初衷没有变。在点名时间,发起人能筹集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其所需要的资源。公司不会把众筹的模式给剔除掉,但它只是点名时间众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张佑进一步表示,“从2011年7月份上线开始,在点名时间上发起的项目涉及众多领域。但这几年走过来,我们发现国内的状况跟国外不一样,即使我们有了像《大鱼・海棠》和《十万个冷笑话》这两个筹资金额很高的成功案例,但国内愿意支持这类艺术文化类项目的人还是少数。大家愿意掏钱支持的还是产品、实物类型的项目。接下来的设计、娱乐、影视类项目,点名时间都不再接受了。在点名时间的首页上只会看到智能产品的首发。我们觉得,更接地气的做法,就是首发模式,而该模式更接近市场运作。”
另外,张佑还表示,首发模式和众筹模式一样,都是吸引大家关注和支持,真正地让项目团队获得最大的帮助。对创业团队来讲,就是品牌、营销、口碑最为重要。而点名时间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专注于智能硬件领域;二是只做首发,不做销售。帮创业团队做好第一次公众亮相,与渠道销售资源对接,实现在网站亮相,在渠道销售上放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之前点名时间会在网站上发布的项目成功后,抽取10%的服务费用。但到了2013年8月,这笔费用不再收取。那么,点名时间到底靠什么生存和盈利?会否影响其后续发展目标?
对此,张佑表示,“盈利模式不是公司目前关注的重点,不论是哪种互联网公司,在形成规模之前都不能谈盈利模式。当前,公司要做的是把平台搭建起来,扩大影响力,真正专注到智能硬件领域,为项目开发团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同时,也在一步步探索最适合公司的盈利模式,盈利的事在未来才会考虑。现阶段不会影响公司的战略目标。”
原始会盈利模式尚处探索阶段
一边是点名时间正在淡去众筹标签,而另一边,以原始会为代表的股权众筹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陶烨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原始会是专注于股权众筹的投融资及社交平台,创业者可以在原始会发布项目及融资需求,而投资人可以通过领投或跟投的方式获得企业股权。同时,原始会提供一站式投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创业辅导、财务顾问等多元化增值服务。”
谈及盈利模式,陶烨透露,世界范围内的股权众筹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是在项目成功融资后,按照项目方的融资额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现金或股权作为平台中介费用。陶烨表示,现在,原始会并不把重心放在短期盈利上,而是更多着眼于
平台搭建和项目运营。未来,随着业务规模做大,平台效应更为显著,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逐步搭建多元化盈利模式。比如,目前平台上有些项目虽然质量很高,但创业者缺乏跟投资人打交道的经验,或者缺乏好的运营、营销团队,原始会除了在融资方面对项目提供支持外,还可以协助他们认识资本市场、完善团队、对接有效资源。针对这类侧重项目孵化的增值服务,平台会慢慢尝试对项目方收取财务顾问费的盈利模式。同时,平台也在逐步积累股权创投领域的数据库,大数据会是引爆平台价值的导火索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股权众筹的监管细则未出,原始会又如何进行法律规避的呢?
对此,陶烨表示,“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证监会目前对众筹有几条红线:一是股东人数,有限合伙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二是不能面对非特定公众公开募资。为此,原始会设立了 邀请及认证投资人制度 ,认证投资人的门槛为净资产1000万元或年收入50万元以上,其年度投资额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10%,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收入、净资产、投资经验三方面严格把控投资人资质。”
她还进一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原始会平台上,仅对这部分特定的认证投资人会员发布项目融资需求,而非面向不特定公众发布。此外,平台只作为中介发布信息,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流,完成交易;平台充分提示股权投资的风险,而不做投资收益方面的承诺。参与原始会众投首先要成为认证投资人。在原始会填写个人信息并接受审核后,投资人可能受邀加入线下俱乐部,并收到符合个人投资偏好的项目推介。
《《《
行业前景
股权众筹监管落地在即 分析称需警惕“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
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近期,证监会对股权众筹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众筹融资的监管规则。而早在3月份,证监会就已表态将适时出台该领域指导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位业内人士对此分析指出,监管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规范行业,为业内企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进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果监管办法推迟出台,在一定期限内虽然可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创新空间,但也有可能使得行业集聚风险,出现问题。
有专家指出,对众筹领域的监管需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弊端。
风投界“搅局者”?
股权众筹,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融资方式。其定义为,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权,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从而获得未来收益。这种基于互联网渠道而进行融资的模式被称作股权众筹。
股权众筹以项目为中心,公开寻找投资人,再组队合伙投资入股。因而,这种融资方式给传统的风险投资人带来了压力,被一些人称为风投界的“搅局者”。